1.河南人有哪些食物是只有河南人自己喜欢吃的?

2.武王克商

3.洛阳的历代名人有谁 特产美食有哪些,民风习俗有哪些,传说故事有哪些,请你写一

4.山西有何特产?

5.不同地方清明节习俗有哪些

孟津有机食用油价格多少_孟津有机食用油价格

河南特产有双头黄酒、内黄大枣、安阳“三熏”、杜康酒、永城枣干、水城辣椒、民权白葡萄酒、张弓酒、南瓜豆沙糕、景家麻花、许昌烧烟、信阳毛尖、孟津梨、灵宝苹果、贵妃杏、广武石榴、鹿邑草帽、南阳烙花、盘砚、汝阳刘毛笔等等。

1、双头黄酒:黄酒是中国独有的酒种,而“双头黄”黄酒是中华黄酒这一领域里的一朵奇葩,是河南安阳的特产黄酒。其酿酒原料独特,采用了产于北方的小米和稷米,因生产原料和酒都是**,故名双头黄。该酒营养丰富,富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,饮用方法独特,毋须加热或添加其它作料,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。

2、内黄大枣:内黄大枣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,是历代帝王之贡品。内黄县素有“枣乡”之称,全县现有枣林46万亩,年产鲜枣12万吨,年产值2.4亿元。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内黄大枣荣获银奖。1993年以内黄大枣为原料的“冬夏枣茶”荣获中国北京首届保健品博览会金奖。

3、杜康酒:杜康酒是中国历史名酒,产于河南洛阳,因杜康始造而得名,有“贡酒”、“仙酒”之誉。历代墨客文人与它结下不解之缘,常以诗咏酒,以酒酿诗,诗增酒意,酒助诗兴,觥筹交错,华章汗牛。魏武帝曹操赋诗:“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;何以解忧?惟有杜康。”

4、张弓酒:河南省张弓酒业集团有限公司(原河南张弓酒厂,2003年由河南东方企业托管公司收购改制为民营股份制公司)坐落在商丘市宁陵县张弓镇。这里拥有丰富的酿酒原料和优质的地下水,具有得天独厚的酿酒资源,自古有“酿酒名镇”之称。

5、贵妃杏:贵妃杏产于河南灵宝市黄河沿岸的沙土地带,个大如鹅蛋,果皮和果肉橙**,阳面有晕,平均单果重2两左右,有的3-4个就达一斤。

参考资料:

河南特产大全——百度百科

参考资料:

双头黄酒——百度百科

参考资料:

内黄大枣——百度百科

参考资料:

杜康酒——百度百科

参考资料:

张弓酒——百度百科

参考资料:

贵妃杏——百度百科

河南人有哪些食物是只有河南人自己喜欢吃的?

1、蔚州贡米

蔚州贡米,河北省张家口蔚县特产,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蔚州贡米又名“蔚州小米”,含有多种营养物质,如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钙、磷、铁、锌、维生素等。蔚州贡米是古时“四大贡米“之一。

2、宣化牛奶葡萄

宣化牛奶葡萄,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特产,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宣化牛奶葡萄是果肉脆而多汁,酸甜比适中,含有丰富的葡萄糖、维生素和矿物质,可剥皮,具有刀切不流汁的特点,是中国最佳鲜食葡萄品种之一,具有不可移植性。

3、石洞彩苹果

石洞彩苹果,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特产,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。石洞彩苹果扁圆形,果形端正,着色指数在60-90%,色彩粉艳条红;单果重90-110克;口味甘甜,香气浓郁,绵中微脆。

4、崇礼蚕豆

崇礼蚕豆,河北省张家口崇礼县特产,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。崇礼县所产蚕豆籽粒饱满均匀,皮薄、色纯白、香味浓郁,适口性好,营养丰富,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高。

5、怀安城豆腐皮

怀安城豆腐皮是张家口怀安县地方特产之一,与柴沟堡熏肉、马市口一窝丝饼并称“怀安三宝”。怀安城豆腐皮因当地水质好、做工精细,以薄、鲜、柔、韧、适口性好而著称,其薄如纸张,清白馥香,价廉物美。

百度百科-蔚州贡米

百度百科-宣化牛奶葡萄

百度百科-石洞彩苹果

百度百科-崇礼蚕豆

百度百科-怀安城豆腐皮

武王克商

有些时候一种 美食 的风格、特色越鲜明,其实它的受众可能相对就会窄一些。而说起这样的河南 美食 ,我能想到的第一个就是胡辣汤,虽然我并不是河南人,但是我也蛮喜欢胡辣汤的,不过我的朋友同事中确实少有人跟我一样喜欢这一口儿。

遥想我当初第一次喝胡辣汤的时候,第一口进口的印象是“这是什么玩意儿?”,但是隔了几秒之后咂么一下滋味印象就变成了“这玩意儿有点意思啊!”,之后就对这个浓香胡椒辛辣风味有点着迷。直到现在我出门在外面如果能看到胡辣汤的店,我都会选择早餐去试试看,尤其是我前一晚如果喝了酒,第二天觉得来一碗胡辣汤真的是开胃醒神。

不过我发现确实我去吃胡辣汤的时候,店里面大多数都是出门在外的河南人,跟我一样的非河南省人好像确实比较少。我也有尝试带朋友去吃过,不过他们一般都表示这个胡椒味太重了不是很接受,这就没什么办法了,抱怨胡辣汤胡椒味重,就跟抱怨水煮鱼辣椒多是差不多的,这就是口味上的差别。

这种特色 美食 受众少一些也是很正常的,其实就算在河南很多地方,胡辣汤 大致 也分为逍遥镇和北舞渡两派。这俩种风格也有着不同的受众,所以在本地人中所喜爱的风味都有所差别,外省人吃不惯就更不奇怪了。不过我觉得初次尝试的朋友,可以考虑加一点豆腐脑在里面,就会变得柔和很多,而且带有豆香。

不知道大家喜欢胡辣汤吗?你家乡有没有哪种 美食 也是类似这样,家乡人很喜欢,但是外面的人比较不适应呢?

坐标许昌。

稀饭

取半碗面粉,加水,搅拌均匀成稀面糊。烧水,水开之后,把面糊倒进去,倒进去之后,中间要不停的搅拌防止糊锅,熬到发黄就熬好了。在其他地方没有见过,一般异地的人也喝不习惯,但是,相当好喝。

胡辣汤,水煎包

早餐必备,我一个新疆同学喝胡辣汤用筷子,把稠的捞着吃,最后喝汤,但是一般到最后汤就泻了。

爬叉,苍虫

开春之后,春回大地。天气稍暖就有苍虫飞了。拿个手电筒出去寻找,有时候是单数,有时候是双数,运气好,会遇见一堆。回家炒着吃,卷烙馍,贼香。苍虫过后就会有爬叉,知了的幼虫。吃完饭就能看到络绎不绝去捉爬叉的,有时候人比爬叉还多。一般下过雨之后爬叉就都出来了。

烙馍,菜馍

烙馍应该是只有河南才有的吧,来了外地之后就没有见过,关键是烙烙馍的擀面杖在外地也买不到。

卤面

河南特色,细面条,蒸两次。第一次蒸至五分熟,炒菜一定要有菜汤,拌面再蒸至熟透。在外地很少能吃到,因为新鲜的细面条几乎买不到。

附一张河南特色擀面杖。用这个擀面杖擀饺子皮饺子皮会自动转,我老公第一次见的时候觉得好神奇。

我是商丘的,我们早上常常会疙瘩汤,夏季吃爬蚱,槐花,春季榆钱儿,还有超爱吃的铁盔芝麻烧饼。

1、疙瘩汤,半碗水,倒入适量的面粉,搅拌均匀,我们家习惯吃比较筋道疙瘩,所以每次都把面糊办的比较稠,用筷子把面团挑起来再摔在碗里,啪啪响,等锅里水煮开了,就把面团放锅里用筷子不停地转圈搅拌,一碗美味的疙瘩汤就这样做好了!

2、爬蚱,找爬蚱是我们的童年趣事了,这个真的好像只有河南人吃,姐夫是东北人,他就不吃这个,说是虫,每次发现餐桌上有爬蚱,她会坐到离爬蚱最远的地方吃饭,爬蚱的做法也很简单。用盐水泡半个小时,放到八成热的油锅里,煎八分钟就可以了,放点盐,孜然,就已经很美味了。

3、槐花、榆钱儿,说到这两个,真的是流口水,每到吃槐花,榆钱儿的季节,早上不是蒸着吃,就是做成锅贴饼或者馒头,好吃着呢。

4、芝麻烧饼,这个在老家也只有逢会逢集有,每次去集市上,都会先买个芝麻烧饼,酥脆的口感,要是再加点牛肉,就像过年一样了,现在长大了,城里买烧饼的多了,看到都会买一个,再也找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了,其实真的挺想念的!

胡辣汤,烩面,知了猴,洋槐花儿,榆钱儿,琉璃馍,铁锅烧饼

知了猴,一个只有河南人敢吃敢碰的食物,每年的暑假期间是知了猴的繁盛期,小时候都是拿个手电去照,一天晚上就能找200多个,做起来也好做,用油炸一遍就行了,现在知了猴越来越少了,一个都快1块钱了。

洋槐花儿,顾名思义就是洋槐树开的花儿,在洋槐花儿没有完全开花的时候就可以摘下来了,可以加点面粉拌一拌然后蒸一下也可以包包子吃,吃大不一样,但是味道吃起来特别好,很香。

铁锅烧饼,我估计这个只有河南的最正宗最好吃,用大铁锅烤成的,烧饼表面发一层芝麻,烧饼加牛肉,生活美滋滋。

胡辣汤,前几天还上着舌尖上的中国,作为河南人的早餐,河南胡辣汤是每个河南人的最爱,胡辣汤水煎包油条烧饼小咸菜,早餐的标配。

我是河南郑州的

一般周末早上都是胡辣汤、油条、包子什么的。这胡辣汤特别好找,几乎每个小区周边都会有一个。

12年,我在广西呆了一年半,回来连着喝了三天,顿顿都是胡辣汤,那滋味儿,特爽!

当时在广西的同学,还让我邮寄胡辣汤[衰]

现在回老家的话,都会备上胡辣汤料包,早上一般都是胡辣汤。

只是,咱们河南的早餐就比较多了,各人有各人的爱好吧,安阳的扁粉菜,还有羊肉汤馆,什么的。

当然有人吃的惯,有人吃不惯,我大学室友是贵州的,返回母校郑大的时候,特意让我带他去喝了一碗胡辣汤。吃了油炸菜角。但是我的一个朋友,是打死也不喝胡辣汤的。

饮食文化,就一个早餐,就能吃出思乡的味道来。

看了这么多 美食 ,明天早上得早点儿起来,去喝一碗胡辣汤[舔屏]

有一个最不受外地人喜欢的就是河南的胡辣汤了,胡辣汤在河南的名气非常大,一碗胡辣汤搭配两块钱的水煎包,是很多河南人比较经济的早餐。胡辣汤的在制作的时候,放了很多的胡椒,所以有一种特别的胡椒味儿,我们吃馄饨的时候,也喜欢放一点胡椒。如果单单是这种胡椒味儿还没什么,主要是胡辣汤的样子不是很好,颜色是近乎咖啡色的,而里面的菜,再加上汤汁非常的粘稠,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把剩菜,剩汤倒在一起热了,吊不起来人们的食欲,所以不怎么受外地人欢迎。

另一种就是蒸卤面,因为价格不算贵,所以卤面在河南当做午餐吃的比较多,而在外地却见得不多,即使有,和河南卤面的做法也相差很大。卤面单从颜色和外观看,还是不错的。面条呈现出金黄的颜色,在搭配上青菜,豆角或芹菜,红萝卜之类的蔬菜,颜色非常好看。但卤面通常需要蒸的比较软才很好吃,但很多人不太喜欢,太软的口感,他们感觉没有什么咬劲。

另一种就是河南的面叶儿,其实就是大的面片,然后切成很多小块儿,直接用水煮开,就可以当稀饭吃。面本身是没有味道的,所以需要配着小菜来吃。很多河南人喜欢早上和晚上都喝稀饭,其中面叶就是一种选择。但是面叶却因为没有什么味道,而且比面条还有软,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。

在河南最有名的 美食 应该是河南烩面了,为什么我没有把河南烩面列举在这里,因为我觉得河南烩面并不符合题意。因为题主问的是有什么河南人喜欢,而外地人不喜欢的食物。河南烩面虽然算得上是河南的 美食 ,但是很多河南人对他也不喜欢,就更不要提外地人了。

这个太多了。

河南面积16.7万平方公里,18个地级市,可以说每个地市都有自己当地的 美食 。我是洛阳的,主要介绍一下洛阳当地的 美食 吧。

河南烩面,用的是羊肉与羊骨汤

羊肉烩面手机上秒了,发张洛阳瀍河的牛肉滋补烩面吧

河南洛阳的牛、羊、驴、豆腐、丸子、汤、不翻汤加起来都有1000多家,各有特色,各有不同,一天喝一家能喝三年多。

河南洛阳的“洛阳水席”,二十四道水席菜,据说是代表“武则天”执政兴衰的二十四年。

洛阳浆面条,很多外地人都吃不惯。

洛阳水煎包

洛阳卤面

洛阳小街锅贴,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

洛阳“洛宁蒸肉”,红薯粉条,五花肉,大葱,玉米面与一些大料制作而成。

还有“新安县烫面角”,“栾川肉丝面”,“洛宁酸牛肉”,“洛宁糊卜”,“孟津不翻”,“栾川豆腐”等等等等。

洛阳以外地市的就有当地人回答吧。

我们老家周边喜欢吃豆参蛋儿

就是黄豆经过蒸煮 沥干 自然发酵 黄豆上长满絮状物 有些发绿 加上食用盐 辣椒面 团成圆球形或者饼状 然后晾晒风干

每家制作的手法不同以及配料差别会形成口味差别很大的成品 但有一点不会变化 那就是臭 类似于臭袜子 汗脚的那种味道 不过吃着是真香

吃法也有好几种 大概总结了一下:

1.直接掰成小块和刚出锅的热馒头一起食用 真是小时候的一道 美食

2.切成薄片淋上一些芝麻油(老家叫香油)味道也是好极了

3.这种吃饭也是我们那最普遍最好吃的吃法 切成颗粒状跟鸡蛋一块炒着吃 这个吃着最香

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河南吃货,这些东西可多了去了。胡辣汤,蒸菜,捞面条,蒸面条,板面,面水,水煎包,芝麻叶面条,毛蛋

洛阳的历代名人有谁 特产美食有哪些,民风习俗有哪些,传说故事有哪些,请你写一

公元前1046年正月甲子日,凌晨时分,一队约五万人的大军经过又一个晚上的急行军,在这里停下了脚步,前方70里外的地方,是一个六百年王朝的都城,朝歌。

现在,他们已经无法继续前进,因为挡在他们前面的是,商王纣的几十万山呼海啸的军队。两军剑拔弩张,大战一触即发。此时天底云暗,狂风夹着暴雨,横扫着苍茫大地,天时异常恶劣,大军首领亲自进行占卜。然而,卜兆却显示,这次出征并不吉利,所有的兆象似乎都在预示不合上天的旨意。历史关键时刻,这位部族首领违抗了天命,果断命令大军继续前进。一场被史家描述为,流血漂橹的惨烈大决战,即将打响。

这里是位于山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与扶风县接壤处的两个村庄,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,这里就是中国考古的重要发掘地。长期以来,这里出土了大量的卜骨、卜甲以及众多珍贵的国宝青铜器。这里就是周文化的发祥地,西周故都所在的周原。

时至今日,周族的起源仍然无法确定,但可以确定的是,这里正是周人亮相中国历史大舞台,并创造辉煌文明的起点站。

周代诗歌总集,诗经中的一首诗《绵》,具体记载了周族人,在他们的部落首领古公亶父的带领下,迁居周原的故事。古公亶父,来朝走马,率西水浒,至于岐下。大约在商朝武乙时期,原本定居豳地的周人,不堪戎狄的侵扰,他们渡过漆水河,翻越梁山,来到岐山脚下的周原。

在周原这片土地上,几代周人韬光养晦,他们殚精竭虑的谋划着周族未来的宏图大业。

周原这个地方也成为了周人准备克商的一个战略性的根据地。

迁到周原之后,周人正式打起了克商的主意,这就是诗经中的另一首诗,《閟宫》所写,‘后稷之孙,实维大王,居岐之阳,实始剪商。’后稷就是周族人的祖先,这里的大王即古公亶父。意思是,自从古公亶父带领周族部落,迁到岐以后,才开始筹划剪除商的事业。

古公亶父带领周族人在这里开辟土地,建造城郭宫室,建立官制,小邦周作为附属大邑商的一个方国日渐强大起来。

据史书记载,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,他有意传位于小儿子季历,因为他经过观察,认为季历的儿子姬昌,将是周人兴起的关键人物。这样,为了让位给季历,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虞仲便出奔荆蛮。他们在那里断发文身,建造城郭,建立国家,成为吴国的始祖。

古公亶父死后,季历继位,不久被商王,他的儿子姬昌继位。这就是后世为众多儒家经师和封建帝王推崇的周文王。

到了周文王的手里,周族蒸蒸日上,综合实力突飞猛进。周族日渐强大,但仍坚持韬光养晦,以取得宗主国的信任,商王纣封周文王为西伯,使之成为商西的一方之主,并委以征伐大权。这正合文王之意,于是周文王大手一挥,剑锋所指,商的若干附庸国立即灰飞烟灭。他先是兵进西北,相继征服北方的犬戎、密须等方国。随后,有正面进攻黎、邘二国,剪除商的左翼。攻取商朝西南方向的战略重镇崇,直接威胁商所在的别都朝歌,为周军东进打开了通道。

如此,南北西三面都是周的势力范围,周已处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局势。周文王时刻不忘商的杀父之仇,他韬光养晦,表面上臣服于商,暗中却一直在积蓄力量,加紧灭商的准备。

在周原,周文王敬老慈少,为政以德,礼贤下士,赢得了许多诸侯的支持。据史记周本纪记载,虞、芮两国的国君因国土问题发生争执,找周文王仲裁。进入周境后,发现周人相互谦让,种地的人相互谦让田界,走路的人相互让路,两位国君目睹这一切,非常羞愧,于是各自回国,相互谦让原先争执不下的土地。这一件事传出去后,许多诸侯更加折服于文王的德治。周人在文王的治理下日渐繁盛,但是天下仍是商人所统治,要成就伟业。文王还需要辅佐成就自己霸业的人才。

文王拉车,是民间流传千年的传说,讲述的是文王礼士尊贤的故事。

文王听闻吕尚隐居渭水河滨,一天便驱车前往。文王来到渭水南岸,看见一个白发老者,坐在河边心不在焉的钓鱼,文王见他只下鱼钩,不上鱼饵,觉得十分奇怪,就与老人搭话。这位渭水钓鱼的老者,就是吕尚。二人交谈中,文王见吕尚韬略盖世、见识过人,便邀请他出仕,辅佐周邦。吕尚为考验文王求贤诚意,要文王为自己拉车,方允登程。文王求贤心切,亲自为吕尚拉车,两人共离渭水。

周文王得到吕尚,可谓如虎添翼。此后,内政外交,东征西伐,周朝的力量得以大增。一切条件成熟之后,周文王又做了一件大胆而又冒险的事,就是将都城从岐下迁走,在沣水、渭水之间建立城邑,即丰邑。自岐下东迁居此,周文王东进的意图已再明白不过,这样周族基本完成了攻商决战的准备,伐纣灭商只是时机问题。然而,越是这样,周文王越是谨慎,他的威望大增,许多诸侯都来向他示好,但他十分低调,越发对纣表示恭敬,给纣进贡的财宝也越来越多,这就让纣放松了对他的警惕。

周迁都丰的第二年,文王姬昌病逝,他的儿子姬发继位,这就是武王,吕尚继续辅佐。

周武王继位,他以其父为榜样,继承前辈们开创的事业,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,并进一步落实。他继续让吕尚任太师,另有周公旦、召公、毕公等贤人辅佐。这样,人才荟萃,各谋其位,周的政治如日中天,归附诸侯越来越多,力量越加壮大。对比之下,商更加孤立。为更有利于进攻商都朝歌,消灭商朝,武王决定再次迁都,将周的都城由丰,迁至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南的镐。

当文王和武王父子在夙兴夜寐地准备着这一切的时候,此时的商王纣在干什么呢?

纣好酒贪杯,常彻夜喝酒寻乐,他在宫廷里举行各种大型宴会,表演各种音乐、舞蹈、游戏,他让人挖了许多大池子,然后用酒灌满池子,供数千人狂饮不止。他还让人把熟肉悬挂起来,看上去像树林一样,人们可以随便伸手摘取食用。纣身体强壮,沉迷女色,他尤其对美女妲己宠爱至极,对她言听计从,百依百顺。他仗着自己的统治为天命所赐,远贤臣、亲小人,发明炮烙等酷刑迫害臣民,加以后世的笔墨描画,商王纣几乎变成了千古第一暴君。实事求是的说,商王纣并非只是残暴,即位之初他也曾励精图治,有过一番作为。

商王的荒*无道,加速了商王朝的灭亡,各诸侯都害怕纣,从而疏远了他。众叛亲离,更加削弱了商王朝的统治。整个商都一片混乱,神祇无人敬祭,宗庙无人管理,大臣偷奸耍滑,犯法者得不到惩罚,任何一个朝代一旦到了这个份上,这个王超离灭亡也就不远了。

对于武王的雄心,商并非毫无察觉,但长期的东夷之乱,使周得到顺利发展的机会。东夷之祸一直是商的心头大患。纣继位之后,举全国兵力进攻东夷,这场漫长的苦战,经数十年方决出胜负,纣笑到了最后。但此时的商王朝,国力已消耗殆尽,泱泱王国变成了一个空架子。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,正是由于东夷之乱,对商的全盘牵制,造成了王国在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所谓顾此而失彼,纣无奈智能眼睁睁地看着周在西部的征伐中不断壮大实力。商与周,一个在一天天烂下去,一个在一天天好起来。

武王为了检验自己的号召力,试探各诸侯国的态度和商王纣的反应,他决定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,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津观兵。

在黄河渡口,武王看见舟楫整齐、士气高昂,十分高兴。船行至河中央,一条银白色大鱼忽然跳进船中,武王说,殷人崇尚白色,看来这是他们灭亡的象征。附身抓起那条鱼祭天。大军上岸,忽然一颗红色的流星划破长空,从天而降。落在武王住的房子上,不断地转动,最后变成一只赤红色的乌鸦,不断地鸣叫。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吉兆,于是士气大振,周军长驱直入,直指孟津。恨透了商王纣的各国诸侯,一听说武王出兵,以为灭商的时机到了,纷纷前往助战,竟然一下子聚集了八百诸侯。但是,武王发现几个大的诸侯没有前来,于是毅然收兵回师,继续积蓄力量,等待时机。

经过几代人的努力,周族人的兴国大计终于得以实施。又过了两年,武王决定,出兵伐商。如此重要的军事行动,相信天命的周武王自然要占卜。结果,兆象说这次伐商并不吉利。武王正在犹豫,凑巧此时天上乌云密布,狂风呼啸横扫一切。这更加重了武王的疑虑,武王再一次想起了天命,商是上帝委命的,我现在要伐商,天命可违吗?

关键时刻,吕尚站了出来。他说,纣此时已不堪一击,机不可失,请务必按原定计划出兵。吕尚鲜明的态度,促成了武王最后出兵的决心。

扣马村,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。这个黄河岸边的古老村落,已有数千年的历史,中国有记载的第一次军事演习,就发生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,这里就是武王举行孟津观兵的地方。当年,武王与八百诸侯在此会盟,仅仅两年后,武王与各路伐商的诸侯部队,再次于此会师。

公元前1046年正月,武王率领一支由战车三百辆,精锐武士三千人和甲士步兵四万五千人组成的伐商军队,从镐京出发。经过25天的行军,部队到达两年前诸侯会盟的孟津渡口,与前来助战的各路诸侯友军会师。与上次不同的是,这次前来会盟的诸侯方国更多了,伐商力量因而更加强大,不少方国的国君都亲自带兵前来,总兵力已逾五万人。

不料,出兵伐纣的路上又遇到一系列自然灾害,到了怀地河水泛滥,到了共头山体崩摧,经过邢丘的时候,令人晦气的事又发生了,一阵狂风暴雨,大风把旗杆断为三截。接着又连下三天三夜的瓢泼大雨。武王于是更加犹豫,问吕尚是不是老天显灵,警告我们天命难违不可伐商。吕尚说,旗杆折为三截,是老天提示我们应兵分三路,连下三天大雨,是老天特地为我们洗去兵器上的征尘,杀敌的时候更为锋利。

武王得到吕尚安慰,命令大军继续前进,面对江河日下的形势,纣却盲目乐观,因为相信天命仍支撑着他。这时的老天爷还没有弃他而去,他早知周师进犯京师的消息,却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。恰在此时,征伐东夷取得全面胜利的消息传回京城,这让纣得意忘形,朝歌城里一片欢腾。朝歌张灯结彩祝捷盛典,因此,如何对付周师的事,根本没有排上议事日程。庆祝征伐东夷的盛筵持续多日,直到周师兵临牧野城外,才惊散了商纣君臣的欢宴。

发生在今河南淇县以南,卫河以北地区的牧野之战,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。从西周开始,牧野之战就在民间想象中流传。众多的传奇色彩给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。从时间到地点,人们总在不断地探寻遥远历史真实的面貌。邑外叫郊,郊外叫牧,牧外叫野,野外叫林,史书记载朝歌以南是牧野之地。如今,这片开阔的原野横卧在黄河之滨的豫北大平原上。初春时节,绿油油的麦芽刚从田间探出头来,翠绿的棉田似浩瀚的历史长流,谁能够想象三千多年前,发生在这里载入史册的一仗。

公元前1046年正月甲子日,武王率领五万灭商大军陈兵牧野,与商军摆开了决战的阵势。而此时,商王纣的主力还在征伐东夷凯旋的路上,一时半会无法赶回救主。面对此种危境,商王纣思来想去,权衡再三,他担心战争时间的拖延会导致自己政权的变乱。这样,暴烈武勇的纣,在历史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个决定,开赴牧野战场与周军决战。历史证明,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。

同盟山,因武王伐纣牧野大战前各诸侯于此设坛誓师而得名。据记载,武王的伐纣大军行至牧野战场边缘的清水西南岸,殷畿内地宁邑就是同盟山一带,大军勒兵修整,各诸侯为表盟誓伐纣决心,将士兜土筑台设坛。殷历二月四日黎明,武王登台麾军,作决战前誓师。武王高声历数商王纣犯下的滔天大罪,他告诉将士们,替上天惩罚纣的时候到了。武王的誓师言词气吞山河,极富鼓动性,顿时士气大振。这篇战争动员令,就是尚书中的牧誓。

战前动员结束,周武王下令向商军发动总攻击,三百战车、三千武士、四万五千步兵,从地平线上出现,他们就像一场飓风,平地向商军席卷而去。

商王纣的军队,虽然也像蚂蚁一样多,无奈由奴隶和战俘组成的商军前锋,不但不前进,反而纷纷倒戈,回杀商军,为周军开路。商军阵脚大乱,溃不成军。顷刻之间,商军土崩瓦解,十几万人退潮般溃败,武王乘胜追击,直捣纣老巢朝歌。结果,太阳还没有升到天上,牧野之战的正面交锋,就决出了胜负。

残阳如血,披头散发的商王纣,带着残兵败将从牧野匆匆逃回朝歌城,躲进了鹿台。众叛亲离,商王纣真的成了孤家寡人,也许到现在纣还不知道,商人祖先信奉了六百年的天命,为何彻底抛弃了他。商人认为,天命神袛决定现实的一切,只要他们诚信地敬奉神灵,对神灵进行丰厚的献祭,就能永保天命,让商朝历久不衰,万世长存。笃信天命,直到纣灭亡的最后时刻也没有改变。夕阳斜照之下,周人的军队如潮水般涌来,团团围住了鹿台。他知道,现在是插翅难逃了。商王纣穿上缀满玉石的宝衣,把平时搜罗来的珍宝都堆在身边,又在身边堆满祭祀用的燔柴,一把大火升起,纣最后看了一眼正沉入地平线的夕阳。六百年商王朝,跟着夕阳还有他,一起沉入黑暗。

传说纣王死后,纣的儿子武庚遵照纣死后葬于淇河之中的遗命,命人截断淇河水,在河床上竖穴而葬,后因河道东移,河床日见冲刷变低,纣王墓才露出堤岸。

如今,这座巨大的土冢在淇河之滨静静躺了三千多年,曾经的墓碑早已不存,后人又在此重新立碑凭吊。石碑虽巍然屹立,墓冢却荒烟陌头,荆榛丛生,鲜有人问津。喟然长叹之间,不禁让人感慨万千,商王纣刚愎自用,荒*残暴,最终成为一个国破身亡的败国之君,这也是天命使然。

武王庙,坐落在获嘉县同盟山的最高处。周灭亡后,七雄纷争,战乱不止。无论缅怀国王思念武王伐纣功绩,便在同盟山上建武王庙,以感受武王伐纣军当年波澜壮阔的誓师场面。如今,每年的二月十九这天,都会有大量的香客来此祭拜,纪念武王,因为就是在这一天武王踏进了商都,朝歌城。武王进入朝歌城后,在商朝太庙中举行了隆重的仪式,武王宣布接受天命,取代商王朝的统治,他诰誓商人,商王纣的残暴统治,使上天改变了心意,他诛伐的只是纣一人,而不是全体商人。他希望商人接受周人的统治,安居乐业。四月中旬,武王在商都建立祭室,向列祖列宗高捷。

一个新的朝代翻开了新的一页,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兴亡,留给我们后人久久的思索。

司母戊大方鼎,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,是商人为祭祀祖先而铸造的。如今,大方鼎还在,商政权已成为历史。

周人一直称自己为小邦周,而称商为大邦殷、大邑商,周的人力物力及文化水平,远逊于商,却最终克商,而建立了新的政治权威。这一意料不到的历史发展,促使周人追寻历史性的思考。

什么是天命?

号称掌握着天命的强大的商朝为什么轰然倒地,天命可靠吗?

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中,周人借文王的口吻给出了答案,天命无常能使国家兴起,兴国也未必善终。夏代失天命灭亡了,殷商不以夏代为鉴也灭亡了。上天是下民的领袖,天生众民,为民立君,上天看中殷商的德行降天命于你们身上,可你们不珍惜,咆哮于中国,所以上天改变了当初的承诺,毁灭了商朝。所以,商朝的灭亡是咎由自取。

周人认为,是文王之德使上天降命于周,实现了小邦周取代大邑商的奇迹。因此要永保天命,必须以德配天,注意敬德保民。

周人的上天是自然界,即笼盖四野的天。在周人看来,天高高在上,默默无言,但它明察秋毫,洞悉一切,谁好谁坏,它都看得一清二楚。这才有天命和革命,授权和收权,更为重要的是,天时万民之神,公正无私不偏不倚,天以德为标准,来为人民选择君主。正是这一朴素的看法,破除了此前神权至上的观念,开始了对人自身努力的关注,对敬德保民的敬畏,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。此看法作为警世明言一直昭示后人,天命即民心,天命不可违,民心不可抗,失德者必亡。

山西有何特产?

洛阳,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、先后有商、西周、东周、西汉、东汉、曹魏、西晋、北魏、隋、武周、唐、后梁、后唐、后晋“十五个”朝代在此建都,是中国建都最早,朝代最多,历史最长的都城。帝王辈出。

以下历史名人,或生于洛阳,或葬于洛阳,或长期生活于洛阳,或功业创立于洛阳。

史前伏羲:人文始祖,洛阳是河洛文化中“河图”的出现地,“人根之祖”、“人文之祖”伏羲的祭祀地,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。

夏朝:

后羿:传说中射日的英雄,

杜康:造酒祖师,在洛阳造酒。

还有历史上有名的暴君:夏桀。

商朝:

商汤:灭夏后称为武汤,是商王朝的建立者。

还有商初名臣:伊尹。

周朝:

周武王,周武王伐纣时,聚八百诸侯于孟津,周武王克商后,迁九鼎于洛邑。

周公: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。称周公。 营建洛阳邑,在洛阳制礼作乐。 伯夷叔齐:劝阻武王伐纣,不食周粟,饿死于首阳山。 周平王: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后,史称周王朝为东周。

老子:道家的创始人。所著《道德经》,亦称《老子五千文》,简称《老子》,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作。

孔子:鲁国人,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。

苏秦:东周洛阳人,战国时期倡导合纵说的重要活动家。传有头悬梁锥刺股发愤读书之故事。致力于纵横之术,先后游说六国,劝其合力抗秦,形成合纵之势。苏秦为纵约长,佩六国相印。

还有被历代商贾尊为鼻祖的白圭,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,外交家和谋略家,张仪。

秦朝:

吕不韦:秦国相国,史记中称他为秦始皇生父,著名政治家,主编《吕氏春秋》为秦的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,封地有河南洛阳十万户。

西汉:

刘邦:刘邦称帝,定都洛阳三个月,置酒洛阳南宫,与群臣论所以取天下之道。

还有西汉名臣,贾谊、桑弘羊。

东汉:

汉光武帝:刘秀,东汉建立者。建都洛阳。25-57年在位。

班超:出使西域,对巩固我国西部疆域,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。同时,东汉恢复对西域的统治,保卫了“丝绸之路”,促进了中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。

班固:投笔从戎修《汉书》,《汉书》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备、内容丰富的断代史。

蔡伦:造纸术的发明者,对世界文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。中国四大发明之一。

张衡:东汉文学家科学家,张衡在洛阳发明地动仪,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,比欧洲早1700多年。

还有东汉名将,马援、窦宪等,东汉文学家,许慎、蔡邕等。

三国:

魏武帝曹操:死后被追封为魏太祖。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,军事家,而且是出色的文学家

曹植:三国时期魏国的杰出诗人。曹操第三子,《洛神赋》是他赋中的名作。

曹丕:魏文帝,曹操长子。

司马懿: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,为魏国重臣。死后,其子司马师、司马昭相继专权。后,其孙司马炎代魏称帝,建立晋朝,追尊司马懿为宣帝。卒于洛阳。

关羽:蜀汉名将,忠义的化身,封建社会被尊为武圣,与孔子齐名,首级葬于洛阳。

此外三国时在洛阳的名人还有袁绍、董卓、吕布、司马师、刘禅、邓艾、钟会、钟繇、稽康、阮籍、马钧等。

西晋南北朝:

司马炎:自立为帝,西晋的开国皇帝,建都洛阳。

左思:致使洛阳为之纸贵。

陈寿,楚著作郎,终御史治书,在洛阳撰《三国志》。

祖逖:闻鸡起舞,志向宏远。

刘琨:西晋诗人,军事家。

还有西晋名将杜预,注《九章算术》的著名数学家刘徽,另外还有裴秀、石崇、绿珠、潘岳、桓温等。

拓跋宏:北魏孝文帝,是北魏一位杰出的皇帝,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,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,为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。魏孝文帝的改革,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,出现了历史上的北魏盛期。

还有檀道济、高欢、兰陵王高长恭等。

隋朝:

隋炀帝:隋代第二位皇帝,营建东都洛阳,开掘运河,修筑长城,开辟驰道。历史上有名的暴君。

还有隋朝名将韩擒虎、贺若弼等。

唐朝:

唐太宗李世民:开创唐朝的著名千古一帝,文治武功难有比者,定东都洛阳一战是其一生最光彩的一幕。称帝后三次来到洛阳,共两年时间。

长孙皇后:洛阳人,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。李世民升储登极以后,被立为皇后。

长孙无忌:字机辅,洛阳人,文德皇后之兄。好学,有筹略,佐太宗定天下,以功第一,封齐国公。

玄奘:通称为唐僧,古今以来,翻译经典最多的,舍唐僧之外其谁焉。

武则天:自立为则天皇帝,国号为周,在洛阳称帝,史称“武周”。

狄仁杰:唐代名臣,不畏权贵,正直无私。民间有广为流传的狄仁杰破案(狄公案》一书。在西方可谓家喻户晓。

上官婉儿:是武则天文笔上的得力助手。

唐玄宗李隆基:生于洛阳,玄宗在位年间,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。开元年间曾都洛近十年。

王维:唐诗人、画家。字摩诘。

李白:曾三次到过洛阳,做了多首传世名作,并与杜甫在洛阳相会。

杜甫:盛唐大诗人,长期生活于洛阳,并以洛阳为家乡。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。

吴道子:中国唐代画家。被尊为画圣。流落洛阳,从事壁画创作。

张旭:唐文宗曾下诏,以李白诗歌、裴旻剑舞、张旭草书为“三绝”。长期生活于洛阳。

颜真卿:创立书法上另一种的新风格,后宋代四大家的书法,皆受颜真卿笔法的影响,因此颜真卿算的上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,一个承先启后的人物。 葬于洛阳。

郭子仪:唐代著名的军事家。

白居易: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。影响极为广泛。晚年隐居于洛阳。葬于洛阳。

刘禹锡:洛阳人,中唐诗人韩愈:唐宋八大家之首,曾长期在洛阳任职。

李商隐:长期生活于洛阳。

杜牧,曾在洛阳任御史。

白居易: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后人称白香山、白傅、白太傅。其先太原人,后迁下邽(今陕西渭南)。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。后隐居洛阳香山 ,并葬于此。(香山,在龙门山对面)。

还有与洛阳有关的名人有张说、许远、元稹、孟郊、李贺、韦庄等。

五代:

朱温:朱温以梁为国号,都开封,以洛阳为西都。

李存勖:迁都洛阳,以洛阳为洛京。

李存勖以继唐而有天下,故国号唐,史称"后唐"。

另外还有石敬瑭,灭后唐。建晋,建都洛阳。

宋代:

李煜: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, 葬于洛阳。

赵匡胤:北宋开国皇帝。庙号太祖。洛阳人。

赵光义,宋第二代皇帝。

赵普:北宋名臣。字则平。洛阳人。

北宋名臣吕蒙正、富弼,洛阳人。

司马光:北宋名臣,史学家。欧阳修,唐宋八大家,曾在洛阳任西京留守,作《洛阳牡丹记》与《新唐书》。

邵雍:北宋哲学家。后居洛阳。

范仲淹: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。散文《岳阳楼记》为千古名篇,葬于洛阳市伊川县。

程颢 :北宋理学家、教育家。洛阳伊川县人。

程颐:北宋理学家、教育家。洛阳伊川县人,世称"伊川先生"。

程颢弟。

还有很多历史名人未选入,

比如三国时在洛阳的名人还有袁绍、吕布、司马师、刘禅、邓艾、钟会等 隋朝的王世充,独孤皇后,单雄信等,唐朝名相姚崇,宋璟,李德裕等以上都是与洛阳关系密切的名人,可以说北宋以前的名人包括秦始皇汉武帝等绝大多数都来过洛阳。

河南洛阳特产: 唐三彩:唐三彩是著名河南特产之一,是我国唐代釉陶工艺中的生活用具和 宫廷的陈设及装饰品, 并作为达官贵人的随葬品。 因以黄、 绿、 白三种为主色彩、 始产于唐代,故称唐三彩,。洛阳唐三彩仿品,品种繁多,造型千姿百态,形象 生动逼真,釉色艳丽夺目,是高贵典雅的艺术品和收藏品。

杜康酒:据史书记载,杜康是夏代用粮食酿酒的鼻祖,洛阳酿造杜康酒的泉 水清冽碧透,味甘质纯,并采取“香泥窖封,低温入池,长期发酵,精心勾兑” 等先进工艺制成。三国曹操曾留下“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”的千古名句。

黄河澄泥砚:澄泥砚与我国端砚、歙砚、洮砚起名,唐宋时期为贡品,历来 为书画名家、文人雅士青睐。沉积的优质黄河澄泥,添加多种药品并用名贵种草 眼熏蒸,制出的澄泥砚泽若美玉,巧夺天工,贮墨不耗,积墨不腐,东不冻,夏 不枯, 写字作画虫不蛀, 放在案头赏心悦目, 具有极高的观赏、 使用和收藏价值。

1 河南特产

洛阳宫灯:相传,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后,为庆贺天下重归一统,在宫 廷里张灯结彩,大摆宴席,以飨群臣, “宫灯”之名,即由此而来。后来,宫灯 的制作技术在民间广为流传。 洛阳宫灯品种繁多,常见的有白帽方灯、红纱 圆灯、六色龙头灯、走马灯、蝴蝶灯、二龙戏珠灯、罗汉灯等等,其中尤以红纱 灯最为有名,其造型优美,宜书宜画,撑合自如,易于保存,极具地方特色。

青铜器:洛阳青铜器制造业历史悠久,始于夏代,盛于西周。自 1973 年以 来,洛阳工艺美术研究所和工艺美术厂,复制了数千件仿古青铜器,主要有马踏 飞燕、犀牛、醉邪、方彝、车马俑、人物俑、奔马、各种酒器、刀、剑等。洛阳 仿古青铜器的制作成功,不仅再现了历史的风貌,而且还可以做为室内装饰品, 带给人们艺术的享受。

河洛奇石:“河出图,洛出书”,在远古的时候,黄河出现龙马负图,洛河出 现五龟。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策源地,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。 河洛一带自古就是先民、帝王们主要的活动中心,神奇土地上的神奇河流,出产 的美石品种,也同样有其独特之处。 2 洛阳处于黄河流域中段, 上游峡谷中各种山体岩石经过数百万年剧烈不停地 冲刷、撞击和洗磨,终于在洛阳这段特殊地理环境中沉落、留滞,生成了质地坚 硬、造型生动、线条流畅、图案美丽、色彩斑斓的天然奇石。真是天地、人间没 有一位巨匠具有黄河这样雄伟的气魄。她从九天直下,一泻千里,以无与伦比的 力度与刀工雕刻琢磨她的作品。所以黄河石才能成为天地间的自然瑰宝。 黄河石构图奔放, 粗犷雄浑, 洋溢着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力度和野性。 特别是黄河流域洛阳段发现一种很奇特的太阳石(或月亮石),在石面上产生 一种圆如太阳、月亮的图案,有的似东海日出,有的如彩霞满天、月上山岗等意 境。太阳石、月亮石是黄河中游的瑰宝,是河洛奇石中色彩最鲜艳、最独有的一 个品种。

洛绣:是洛阳传统的工艺品,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。它是以纻麻布等纺织 品为主要原料,在有关药物的配合下,用特殊的技术织成。主要图案包括人物、 花卉、飞禽、走兽、山水、园林等。特点是色彩鲜明、工艺精巧。

洛阳剪纸:剪纸是洛阳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。早在汉、唐时期,民间妇 女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鬓角为饰的风尚。后来逐步发展, 在节日中 用有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的故事贴在窗户上(叫窗花)、门楣上(叫门签) 作为装饰, 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。 洛阳剪纸分为简刻和繁刻两类, 前者粗犷豪迈、 造型简朴,后者结构繁茂、精巧秀美。根据剪纸时用纸色彩不 同,分为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两种 。建国后,洛阳剪纸艺术得到较大发展,出 现了以李少白、周绍凯为代表的一批剪纸艺术家。 李少白的剪纸把传统艺术和 现代艺术手法巧妙结合,创造了数千幅独具特色的剪纸艺术作品。其创作题材广泛,表现了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。如《祖国花朵》等作品,构图明快自然,手法细腻,明暗协调,技法独特。李少白剪纸把洛阳剪纸艺术推到从未有的高度,代表了中原剪纸艺术的最高水平,赢得了海内外的声誉。

河南洛阳美食:洛阳人喜爱喝汤,洛阳饮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汤水多,各色各样的汤成为洛阳街头最平常的风味小吃,如不翻汤、胡辣汤、牛肉汤等。

洛阳水席:历史悠久,古今驰名。千年以来,久传不败。红白大事,宴请宾 客,率先用之。所谓“水席” ,有二层含义。一是以汤水见长,二是吃一道换一 道,一道道上,象流水一般。故名“水席”。洛阳水席,来自民间,是洛阳一带 特有的传统名吃。酸辣味殊,清爽利口。唐代武则天时,将洛阳水席旨进皇宫, 加上山珍海味,制成宫廷宴席,又从宫廷传回民间。遂形成特有的风味。因仿制 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,故又尔官场席。洛阳水席,有 24 件组成,简称“三八席” 。 先上 6 个冷盘下酒,冷盘为 4 荤 4 素。继上 16 个热菜,热菜用不同型号的青花3 海碗盛放。16 菜中有 4 个压桌菜。其它 12 个菜,每 3 个味道相近的为一组,每 组各有一道大菜领头。叫“带子上朝” ,吃一道上一道,如行云流水。洛阳水席,

御品银条:大唐贞观十九年(5)年,唐僧自天兰取经归唐,拜谒太宗皇帝 李世民。奉上从西域带回的一种无名珍贵菜种,李世民观罢龙颜大悦,赐于玄奘嘱其带回家乡种植,玄奘在偃师择地而种,唯洛水北岸寺庄堡方园四里内最佳,生长期一年。叶绿、花紫、果入土尺余,刨出后,洁白如玉、光亮似银、唐王赐名为“银条”而得名。自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一直为宫廷贡品。乾隆大帝举办千叟 宴,众百官品尝后,赞誉为膳食一宝。

洛阳不翻汤:洛阳不翻汤,已有 120 多年的历史。配料有绿豆粉、胡椒、味 精、酱油、醋、木耳、粉丝、海带、虾皮、紫菜、韭菜、锦珍、食盐。味道纯正、 酸辣利口、油而不腻,别具特色。

浆面条:它是洛阳人普遍喜食的一种风味小吃。浆面条的原料豆浆,是制作 粉丝的绿豆浆。将做绿豆粉时渗除的豆浆置于一定温度之下,使之发酵变酸,再 加温到 80℃左右,下入面条,加之韭菜、辣椒油、葱花、大绿豆以及盐,吃起 来味道极佳,增进食欲。

新安烫面饺

介绍:新安烫面饺,已有70多年的历史。新安烫面饺用精白粉作皮,用猪前胛后臀肉作主馅,配适量大葱、韭黄、白菜心、生姜,佐以白糖、料酒、小磨油、食盐、味精等,把面用开水和好,擀成薄皮,包成如新月型的面饺,上笼清蒸,十分钟即可。特点是皮薄如纸,色泽如玉,五味俱全,鲜香不腻

胡辣汤

介绍:是洛阳别具风味的小吃,只有早上才能吃到。特点是麻辣鲜香。胡辣汤的主料是精粉面、粉条、肥猪肉等,配料则为花生仁、芋头、山药、金针、木耳、葱花、蒜片、面筋泡等,调料包括糖、花椒、茴香、干姜、桂籽、胡椒、精盐、酱油等。

阎家羊肉汤

介绍:阎家羊肉汤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。调料配置适当,汤味鲜美,闻名豫西城乡。阎家羊肉汤的特点是用鲜羊肉,当天用肉,当天宰羊;香料齐全、量大。用胡椒粉而不用辣椒,咸淡适口,汤味鲜美。

锅贴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,制作精巧,味道精美,多以猪肉馅为常品,根据季节配以不同鲜蔬菜。包制时一般是馅面各半,呈月芽形。锅贴底面呈深**,酥脆,面皮软韧,馅味香美。锅贴的形状各地不同,一般是饺子形状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日本人所谓的饺子都是锅贴。锅贴是洛阳大众风味小吃。成品灌汤流油,色泽黄焦,鲜美溢口。

相传当年慈禧太后非常喜欢吃饺子,但是一旦凉了就不肯吃了,所以御膳厨房得不停煮出热腾腾的饺子,还得把冷掉的饺子丢掉。有一天太后到后花园赏花闻到宫墙外传来一阵香味,于是好奇的走出宫外,看到有人在煎煮状似饺子,面皮金黄的食物,尝了一口后,觉得皮酥脆陷多汁,相当美味。后来才知道,这是御膳厨房丢弃的饺子,因为凉掉了皮粘在一块,不容易用水煮,所以才用油煎热着吃。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呢,是有位广东师傅在偶然的机会下,到中国北方吃了煎饺,觉得很好吃,于是带回家乡,经过改良,才演变成今天的锅贴。

锅贴有讲究,须用平底锅,略抹一层油,将锅贴整整齐齐地摆好,要一个挨一个,煎时应均匀地洒上一些水,最好用有小嘴的水壶洒水,以洒在锅贴缝隙处,使之渗入平锅底部为好。盖上锅盖,煎烙二三分钟后,再洒一次水。再煎烙二三分钟,再洒水一次。此时可淋油少许。约五分钟后即可食用。用铁铲取出时,以五六个连在一起,底部呈金**,周边及上部稍软,热气腾腾,为最佳。食时,皮有脆有绵,馅亦烂亦酥,香气扑鼻,回味无穷。真是一美好享受也。

洛阳民间传说

1、洛阳牡丹

自唐代以来,牡丹之盛,莫过于洛阳,以“洛阳牡丹甲天下”的美名流传于世。据有关史料记载,宋代的洛阳牡丹有一百多个品种,而且有不少珍稀名贵的品种。其中的“姚黄”、“魏紫”,被誉为牡丹的“王”和“后”,尤为人们所喜爱。

清代李汝珍《镜花缘》中,记载了武则天怒贬牡丹花的故事:一年腊月天,武则天同太平公主在暖阁饮酒赏花,却发觉除腊梅、水仙、迎春之外,花圃尽是一片枯枝,于是武则天写下一首绝句:明朝幸上苑,火速报春知。花须连夜发,莫待晓风吹。次晨,果然百花齐放,武则天大喜,一一赏花。然而武则天素爱牡丹,平日尤加爱护,却唯独牡丹无花。武则天大怒,遂吩咐将牡丹连根拔起,即刻烧毁,又下旨将4000 株牡丹贬去洛阳。自此,天下牡丹惟洛阳最盛。

2、洛神宓妃

这时,后羿来到了宓妃的身边,他听说了宓妃的遭遇,非常气愤,将宓妃解救出深宫,回到有洛氏中间,并与宓妃产生了爱情。河伯恼羞成怒,他吞噬了许多田地村庄,后羿听说后怒火填膺,射中了河伯的左眼,河伯仓皇而逃。 从此,后羿与宓妃这对情侣便在洛阳居住下来,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。后来,为表彰他们,天帝还封后羿为宗布神,宓妃为洛神。洛河两岸的人于是在老城东关兴建了一座宏伟的洛神庙,洛神宓妃的故事也就一代代传了下来。

3、河图洛书

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,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。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,阴阳五行术数之源。

河图与伏羲

相传很久以前,黄河里爬出了个大怪物,这个怪物异常庞大,一打滚地里的庄稼全都遭秧。从此这里田地渐渐荒芜,百姓也吃尽苦头,无以谋生。百姓没办法只好找来了伏羲。羲皇听了大家的诉说后,忙带上宝剑,来到河边。那怪物原来是黄河中的龙马,知道逃脱不掉,忙伏地告饶,乞求羲皇放它条生路。 龙马承诺若放了它,定拿件宝贝给伏羲。羲皇听到说:“我不要什么宝贝,只要你答应不再祸害百姓,我就放你。”龙马答应潜入河中。几天后,它果然背负着一块玉版献给羲皇。伏羲一时也琢磨不出玉版上黑色小点和那些图案,只知它是黄河中的宝贝,便唤这块玉版为“河图”。

洛书与大禹

有年夏天,大禹凿开了龙门,待湖水渐渐流浅时,从湖底浮出一个足有磨盘大的乌龟。大禹的手下人见了忙挥剑去砍,被大禹拦住,他看这只龟对百姓也从没做过坏事,便把它放入洛河。 过了不久,有天,整个洛阳城都被大雾笼罩,大禹率领手下到洛河岸边察看水情。忽然,在大雾茫茫的洛河里升起了一束五彩宝光,随之,罩在空中的大雾也烟消云散。大禹仔细一看,那宝光升起的地方,浮出一只乌龟,那宝光也正是从乌龟背上的一块玉版放出来的。原来,当日的乌龟为抱答大禹,特将此玉版献上,拜称这块玉版为“洛书“ 。

很早很早以前,龙门还未凿开,伊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住了,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。

鲤鱼跃龙门的故事

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,都想去观光。它们从孟津的黄河里出发,通过洛河,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,但龙门山上无水路,上不去,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。“我有个主意,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?”一条大红鲤鱼对大家说。“那么高,怎么跳啊?”“跳不好会摔死的!”,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。大线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:“我先跳,试一试。”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,像离弦的箭,纵身一跃,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,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。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,烧掉了它的尾巴。它忍着疼痛,继续朝前飞跃,终于越过龙门山,落到山南的湖水中,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。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,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,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。这时,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:“不要怕,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,因为我跳过了龙门,就变成了龙,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!”鲤鱼们听了这些话,受到鼓舞,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。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,大多数都过不去。凡是跳不过去,从空中摔下来的,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。直到今天,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客头上呢。

后来,唐朝大诗人李白,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道诗:“黄河三尺鲤,本在孟津居,点额不成龙,归来伴凡鱼。”

不同地方清明节习俗有哪些

在山西,名产以汾酒、竹叶青最为有名。清除老陈醋、太原葡萄酒也并不逊色,知名度颇高,而且独树一帜,盛名中外。此外,五台山“台砚”、大同黄花、恒山黄芪、稷山板枣、平陆百合、蒲州青柿、垣曲猕猴桃、清除葡萄、上当“党参”、晋城红果、代县辣椒、“沁州黄”小米、晋祠大米、太谷中药“龟龄集”、定坤丹、洪洞甲鱼、运城黄河鲤鱼、高平丝绸、平阳木板年画、大同艺术瓷、铜器、平遥推光漆具均属名产之列。

晋祠大米,产于太原晋祠镇一带。这种大米,颗粒长,个头大,外形晶莹饱满,呈斗半透明状,米色微褐,做出饭来颗粒分明,香气扑鼻。吃到嘴里,味香甜,有韧性、粘性,有咬头。晋祠大米所以质地优良,是由于水上关系。生产这种大米的稻田,用晋祠难老泉水浇地,这种水水温低,含有明矾等矿物质,加之晋祠附近村庄土地肥沃,土壤呈黑色,有利于水稻生长。

醋:山西陈醋,全国闻名,追溯历史,酿醋至迟在春秋时已开始,经历代的改进发展,到了清代,酿醋工艺精益求精,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山西陈醋和太原特醋。它以高粱为原料,特曲发酵,经夏晒东冰,一年时间,醋的浓度、香度提高,才成为陈醋。山西陈醋以清徐产品最有名。太原特醋以溢源庆醋坊最为有名。开始只是一个磨面坊的副业,到1921年才以酿醋为主,所生产的醋,甜、棉、酸、香、浓。太原生产的醋不仅本省人民喜爱,而且行销全国。

清徐葡萄,产于太原清徐县境内,这里是国内著名的葡萄产区之一,素有“葡萄之乡”的美称。清徐葡萄已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,葡萄产地主要分布在县城西北一带的山区。这里生产的葡萄品质优良、味美香甜、色泽鲜艳、含糖量高。唐朝诗人刘禹锡来并州曾写有葡萄歌,赞美清徐葡萄。葡萄产地的土质、阳光、气候、水源都适宜葡萄的生长。经过多年的积累,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栽培管理技术,养植经验。清徐葡萄现有五十多个品种,最著名的优质品种为白瓶儿、黑鸡心、紫龙眼三种,其中白瓶儿葡萄为最好,每粒约七、八分,直径达三、四分。

葡萄酒:太原葡萄酒在唐朝时已经很有名气,是给皇帝的贡品。宋朝大文学家、历史学家司马光,在他的诗句中就有“山寒太行晓,水碧晋祠春,斋酿葡萄熟,飞觞不厌频。”盛赞太原葡萄酒的醇香。太原葡萄酒来自清徐,这里历史上就以盛产葡萄酒闻名,主要产地在西山边山、马峪、高白、城关等乡。长期以来,太原葡萄酒以古传统独特方法酿制,质量上乘,长胜不衰。

汾酒:汾酒是山西省杏花村汾酒厂生产的白酒。始酿于南北朝时代,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。汾酒“入口绵,落口甜,酒后有余香”,以色、味、香三绝著称,是我国八大名酒之一。汾酒曾在1916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一等优胜金质奖。新中国成立后,多次获得国务院颁发的金质奖。已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竹叶青酒:杏花村汾酒厂产,是汾酒的再制品,酿造历史悠久。竹叶青以汾酒做原料,配以陈皮、砂仁、当归、零陵香、公丁香、广木香、紫檀香等十余种中药材和经蛋青、竹叶、冰糖浸泡而成,酒精含量为45度。酒色青绿,晶莹透明。经科学鉴定,具有和胃、消食、除烦的功效,对心脏病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关节炎都有一定的疗效。纯正香美的汾酒、竹叶青酒,都要经过5道关口、27条防线和120道工序反复检验合格才能包装上市。因此,也可见酒之品质。

五台山砚,简称“台砚”。因取石料于文山,亦名文山石砚。五台山砚石料分黑、绿、红、紫四种。黑如漆、绿如叶、红如丹、紫如肝、颜色纯净美观。石砚生产始于明代,有段砚、凤砚、崞砚之别。台砚石纹犹如五台山的松枝柏叶,遒劲疏朗,刚中有柔;质地细腻不滑,叩之无声,性凉如冰;用之发黑快,水墨交融,浓淡相宜,汗不易干,挥毫益黑,得心应手,向为文人学士书家所倾爱。

龟龄集,开始叫“老君益寿散”,到了明代中叶,方土及一些著名医学家,将此处方加以增删,改名为“龟龄集”,献给正在普天下广集长生不老药的嘉靖皇帝。嘉靖服用后,果然身轻体健,并在50岁后又连生三子,从此,龟龄集被列为“御用圣药”。当年监制“龟龄集”的医药总管是山西太谷人。他偷偷将处方带回家,自家开炼服用,并作为珍贵的礼品馈赠亲友。后来,此药方辗转传入山西中药厂的前身“广盛药店”,于是,便成了太谷县的独特方剂。“龟龄集”具有促进新陈代谢,加强血液循环,增进肌体免疫和心肌收缩力的功能。主要用于强身,健脑、益髓、行阳、滋肾、补气、增进食欲,调整神经,调节内分泌,消除心肌疲劳等。

大同篇——涮羊肉吃凉粉 带阳高杏脯

五一黄金周即将到来,古城大同张灯结彩、盛装迎宾。在你游览云冈石窟、恒山、悬空寺、九龙壁等名胜古迹的同时,千万要品尝一下这座历史名城的美食佳肴。

涮羊肉:大同涮羊肉因其味香、肉嫩、质鲜而闻名全国。食用时,用筷子将切好的羊肉卷往烧开的火锅里一涮,捞出后再蘸芝麻酱、辣椒油、香油、味精、香菜海米、韭菜花等作料,香嫩可口。吃涮羊肉,秋、冬季最佳。如你能用大同铜火锅涮新荣的羊肉,那你就吃到最地道的大同涮羊肉了。

浑源凉粉:浑源凉粉以山美水美人美闻名于天下,而很多人了解浑源却是从一碗普通的凉粉开始的。吃过浑源凉粉的人都忘不了它那独特的味道。浑源凉粉用土豆淀粉加工制作,这是其筋道的根源。浑源凉粉的香更香在它的配料上,在浑源的每一个凉粉摊,你都会看到那里除了碗坨状的凉粉外,还有十几个小盆,那里放着各种各样的调料,主要的有醋、蒜水、葱花、黄瓜、香菜,而使浑源凉粉之所以称为浑源凉粉的就是其特有的莲花豆、豆腐干和辣椒油。莲花豆香酥可口,豆腐干嚼得过瘾,而辣椒油则口感香辣,不同于其他辣椒的干辣。

油炸糕:大同炸糕个小,皮薄,花样多,里香外脆,脍炙人口。是大同逢年过节、婚嫁喜庆、乔迁新居时的必备食品。

玩好吃好了,走的时候,不要忘了带上阳高的京杏脯。

忻州篇——吃定襄蒸肉 带五台台蘑

来到忻州,可以到风景秀丽的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体会一下骑马放牧的草原风情,可以到奇村温泉洗一个温泉澡全身放松一下,然后到佛教胜地五台山求签保佑全家平安。

到了忻州一定要品尝的是定襄蒸肉。定襄蒸肉以精瘦猪肉为主,辅以精制淀粉、精炼植物油及各种调味品,采取特殊方法精制而成的定襄蒸肉具有肉香扑鼻,口感绵润、回味无穷、多食不腻等特点。经常食用,既可补充体内必要之多种营养成分,又可克服肉类食品高脂肪、高胆固醇等不足,是家用、宴席、旅餐之理想菜肴,同时也可做访亲探友之馈赠礼品。到了五台山,别忘了买点当地的台蘑,台蘑炖小鸡,那是满室飘香。

吕梁篇——吃三交火烧 带汾阳核桃

吕梁好玩的地方有北武当山、玄中寺、卦山、庞泉沟。吕梁好吃好喝的有汾酒,汾阳的核桃、石楼熏枣以及柳林的木枣。

汾阳的核桃:个大、皮薄、仁饱满。手抓两个,一捏就破。长期食用,具有补气益血、润燥化痰、温肠润肺、治虚寒、气喘、咳嗽等功效。

石楼熏枣:干燥,果皮紫黑有光泽,皱纹细而均匀,果肉精有弹性,捏之不变形,不脱皮,味甘甜,有韧性,枣香味浓,无焦糊和酒酸异味。

柳林木枣:柳林木枣核小、肉厚、糖分大、耐储藏、适运输。新鲜时甜中含酸,脆而可口,晒干后润如油,糖丝长亮,营养价值丰富。具有健脾、安神、补气、补肾等药性作用。

而柳林的碗秃、临县的锄饼、三交的火烧是你一定要品尝的当地特色小吃。

晋中篇——吃盘牛肉 带箱红枣

近年来,晋商大院可谓声名远播,从太原一路下去,榆次常家庄园、太谷三多堂、祁县乔家大院、平遥古城、灵石王家大院、平遥都以丰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八方来客。其实晋中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,闪耀着魅力的不仅仅是这些宏伟的大院,还有民间的众多风味美食。

到了各地,当地的面是一定要吃一碗的,面食虽然不稀罕,但味道却略有差异,主要是浇头的做法各有浓淡。到了榆次,如果有时间不妨去去后沟,那是中国古村落典范,村子的自然地貌非常古朴,农民家里自做的粗茶淡饭也非常可口。

到榆次、太谷,凉拦灌肠可得尝尝,比起太原灌肠的粘牙,那里的灌肠更显爽利,简单的蒜醋恰到好处地衬托着荞麦面的清香,如果站在街头小摊前拿根小棍扎着吃,那风味更是独到。这种享受到了平遥就该换一碗“碗秃子”了,搭一辆人力三轮车到明清一条街,寻一家干净的小吃店,切一盘正宗的平遥牛肉,再让老板娘拦一盘碗秃子,那种慢悠悠的韵昧会很舒服地减轻你旅途的劳累。

肉不单平遥的好,在太谷要一盘“小常驴肉”,到祁县要一盘“贾令熏肉”,其味道也是非常不一般。另外,如果想带点土特产,在平遥别忘了当地的长山药所做成的系列产品,也是营养丰富的好东西;在祁县,别忘下带几瓶小磨香油;在太谷,这季节不妨带点小白乡、范村镇一带的壶瓶枣,又脆又甜,今年秋季雨水少,枣的收成不错,带回家吃不了还可以自制酒枣。

临汾篇——吃曲沃羊汤 带连村粉条

临汾地方由于自古崇文尚武,所以处处皆古。大的有尧庙、大槐树、丁村民居博物馆、广胜寺、壶口等,小的诸如霍州衙、新田遗址、重耳藏身处等。并且临汾的地理特征是有大片的平原,适宜农作物生长,小吃也是种类繁多,所以在临汾地区游览的时候,不用着急,最好的方式是边走边吃边看。

在大槐树祭祖罢了,应该在大门口招呼上一碗凉粉,当地谓之“粉鱼”,状若蝌蚪,浇上各种作料,既可以充饥又能解渴,价格一元左右。看完广胜寺,就可以在附近找一家面馆吃当地正宗的“河捞”面,碗大实惠,价格两三元就好。继续往南走,尧都寻访尧之遗风,追溯尧天舜日,并且有两元左右的尧王卷饼可吃,不亦乐乎。或是新田遗址,或是重耳藏身之处,随地可见曲沃羊汤的招牌,烧完羊头,剔肉,加上骨架,加上绵羊尾巴,熬出浓浓一锅,奶白色的,水和油早已经掺杂一体,撒上青翠的葱花,泼入红澄澄的辣椒,入口厚重稳妥,味道隽永难忘,不来一碗吗?价格大约是三元一碗,但一定要就麻花、饼子吃。

可以带回来馈赠亲友的,首先不要错过永和的红枣,中秋新枣刚落,个大皮薄肉厚核小,甜丝丝的荡漾一嘴,怎不是一份大礼。再者就是吉县的核桃,如果家中喜欢开炉灶,一定不要忘记去襄汾捎上几箱连村的火锅粉,细、滑,有韧劲。

晋城篇——吃“十大碗” 带“沁州黄”

来晋城旅游过的游客都有这样的感觉,这里不仅是一个美丽、古老、时尚之城,有历山风景区、蟒河风景区,而且还是一个能够让游客满足品尝独特风味小吃的地方。

木耳圪贝:木耳圪贝是晋城有上百年历史的地方名吃,是“十大碗”宴席中的头道菜,因制法特殊在当地广为流传。其色泽洁白清亮,柔软利口,汤味清香。

烧猪肝:烧猪肝是阳城的地方名吃。以鲜猪肝加作料,用花油包卷,经煎、蒸、炸等工序达焦黄酥软即成。其特点是外焦里脆,味美适口,佐酒佳肴,热食不腻。

烧三鲜:沁水县名菜。三鲜为猴头、木耳、黄花菜,皆是沁水境内特产。经名厨精细加工,配以作料,勾兑成汤,即保留了其特有的营养价值,又使味道更加鲜美。

绿豆丸子 主料绿豆面,配料花生、豆芽、调料,上油锅炸成丸子,放入调好味的热汤里泡开。特点是美味可口,营养丰富,有清热降暑功能。走的时候可以给家里带上些当地特有的农特产“沁州黄”小米,平顺花椒。

运城篇——吃牛肉饺子 带芦笋煮饼

游客来到运城后,除了欣赏千年古刹普救寺、被誉为中国四大历史名楼之一的鹳鹊楼、风景宜人的五老峰、黄河大铁牛、关帝庙、永乐宫等风景之外,还可品尝到驰名天下的永济名吃——牛肉水饺,轻轻咬开薄薄的饺子皮,鲜嫩的牛肉娇滴,扑鼻而来的葱花香味,吃一口还可喝一口清淡的饺子汤,香而不腻、回味无穷。并且价格也不贵,每公斤水饺还只有12元钱。

除了饺子之外,来运城还要品尝当地的葱花饼、羊肉泡馍、豆腐脑等美味小吃。在五老峰风景区游玩时,还要记着去虞乡购买当地的特产——芦笋,那可是远销荷兰等国家的。另外,闻喜的煮饼、万荣的桔蜜柿饼、稷山的板枣都是可以带回去馈赠亲友的特色礼品。

太原风味小吃

孟封饼:孟封饼是清徐县孟封村独特的传统名食,以香、酥、软、甜、凉的特点久负盛名。凡品尝过它的人,无不称其为饼中佳品。孟封饼创制于清光绪十年,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。

六味斋酱肉:是太原市的名食,素以肥而不腻、瘦而不柴、酥烂鲜香、味美可口而著称省内外。1982年,六味斋的酱肘花被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。

羊(牛)肉蒸饺:是太原的著名风味小吃。认一力饺子店的蒸饺皮薄、味香,佐以老陈醋,味道绝佳。可谓“肥而不腻馅成丸,一家蒸饺万家赞”。

羊杂割:是山西著名的传统风味小吃,历史悠久。这种小吃物美价廉、营养丰富,颇受欢迎,尤为冬令美食。位于柳北的“郝刚刚羊杂割”较为知名。

清真什锦细点:始于清光绪二十年,选料精细,配料严格,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。全套点心由夹糖糕、桃酥、烫面包馅、起皮包馅四大类组成。规格整齐,甜而不腻,新颖美观。

忻州风味小吃

定襄蒸肉:猪肉、土豆煮熟切碎,再加粉面、调味佐料搅拌混合,放入碗里再蒸。食用时加热切成块,味香迷仙。

原平锅魁:原平锅魁因在历史上“夺当地炉食之魁”而得名,其状若块,约三寸长,寸许宽,卷边滚圆。不包馅的称空心锅魁,包馅的另有名称。应市的多是甜馅锅魁,最上乘的是玫澄锅魁。锅魁饼面呈**,具有香、甜、酥、脆的特点,加之包馅的不同,又各具风味,使人久食不厌。原平锅魁供不应求,除畅销本省外,还直达京、津,北上内蒙,南下四川等地。

五寨猪黑肉炖粉:取熟猪肉,加土豆、粉条、豆腐和调味佐料,在高压锅里炖足够长时间,直到肉和土豆炖烂为止,老幼皆宜食用。

保德碗托:保德县盛产荞麦,所制荞面碗托,观之晶莹光亮,粉白微青,质地精细、柔软、光滑、细嫩,清香利口,风味独特,为忻州地区风味小吃之上品。

砍三刀:砍三刀又名油布袋,色呈金黄,绵甜利口,是五台山人春节期间的主要食品之一。每年年关,家家制作,户户蒸食,代代相传,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。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,五台劳动人民生活贫困,常年以玉米为主食。为了改变这种单调乏味的饮食,五台人便创制了一种粗粮细制的食品。炸制时,为使麻油渗入其中,要在上面砍三刀,故称“砍三刀”。又因其吃起来油香四溢,故又称“油布袋”。

临汾风味小吃

烧麦:是晋南地区传统名食,形如石榴,洁白晶莹,馅多皮薄,清香可口。早在乾隆三年,浮山县北井里村王氏就在北京前门外的鲜鱼口开了个浮山烧麦馆,并制作炸三角和各种名菜。某年除夕之夜,乾隆从通州私访归来,到浮山烧麦馆吃烧麦。这里的烧麦馅软而喷香、油而不腻,洁白晶莹,如玉石榴一般。乾隆食后赞不绝口,回宫后亲笔写了“都一处”三个大字,命人制成牌匾送往浮山烧麦馆。从此烧麦馆名声大振,身价倍增。

太后御膳泡泡糕:山西省侯马市古称新田,是春秋晚期晋国的都城。这里的新田饭店有位屈志明师傅,他制作的“太后御膳泡泡糕”晶莹透亮、酥脆香甜。因慈禧太后喜欢享用,这种糕又恰似盛开的泡泡花,故此得名。“太后御膳泡泡糕”远看呈蘑菇状,如晚霞放彩;近看似绽丝吐絮,如金菊斗妍。其遍体金黄,酥脆香甜,可滋补强身。

油炸馓子:馓子,是洪洞县独有的一种油炸食品。据《洪洞县志》载:每年农历二月二,洪洞、赵城两县要在广胜寺进行祭水庙会。逢此日,广胜寺人山人海,两县县令及地方绅士都来参加。但见庙会中有敲锣打鼓的,有放“三眼冲”的,还有卖油糕、豆腐菜、羊杂烩等各种风味小吃的。在这众多的摊点中,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县来的烹饪高手,在此架起油锅炸馓子。这既是一场技术表演比赛,又是祭水前的必要准备。待炸出的馓子在大方桌上堆成了“山”,人们便开始祭水。祭水由“水神庙”的高僧主持,主要内容是向莲花池投馓子。洪洞县参加祭水炸馓子的最后一位师傅为梁二爷(已去世),现在炸馓子的传人为杨永祥。

羊杂烩:洪洞的羊杂烩创制于元代,到了清朝,因其灶具、烹制独特,已与平遥牛肉、闻喜煮饼齐名。其特点是原汁原汤,必须用沙锅烩制。调味品只加盐、辣椒油(用羊油炸制)、葱白,花椒、味精、大料等调味品一概不用。据传是保留了蒙古人民吃羊肉的习俗。

运城风味小吃

豆沙糕:豆沙糕创制于清末,由豌豆、栀子、柿饼制成。相传当年太平天国义军攻克河南济源后,招募当地青壮年入伍,率兵北上攻占了晋城、长治等地,继续向晋南挺进。部队驻扎曲沃时,一些济源籍伤残士兵看到曲沃地肥景美,市井繁荣,便不思故乡,留居曲沃,为谋生而经营起豆沙糕生意。到了民国年间,豆沙糕摊比比皆是,成为独具风味的地方小吃。他们还编了口头禅:“来到曲沃县,住在大东关,抄弄一副担,赚点豆沙钱。”经营豆沙糕既不占地盘,又不需开门铺,原料易取,薄利多销。

稷山麻花:稷山麻花是运城的传统风味小吃。据传,麻花原是宫廷食品,传至民间时成为两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状,现在洪洞一带还可见到这种食品。清乾隆年间,翟店镇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带回家乡运城,制作出售,食者甚多。后来,这位商人不断改进制作技术,将麻花由两股改成三股,然后炸制,呈金**细丝花纹状。目前,稷山麻花已进入北京、深圳、黑龙江等10多个省市销售,颇受欢迎。

解州羊肉泡馍:解州关帝庙闻名全国,解州的四大名吃——羊肉泡馍、黍面油糕、炒面油茶、猪油葱花扯面也名扬四方。而这四大名吃中,又以羊肉泡馍最为著名。解州羊肉泡馍选料上乘,佐料齐全,工艺独特精细,汤汁新鲜,味美可口,因它“看着美、吃着香”,受到四方客人的称赞。有诗云:“原汤优汁味鲜美,去寒暖胃添精神;夏天吃了防胃寒,冬天吃了暖全身。”据说,当年慈禧太后西去长安,听说解州羊肉泡馍很有名气,就派专使到解州为其取之。

晋南醪糟:晋南醪糟闻名遐迩,最早出现在小吃摊上,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。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庙会,来此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,人山人海,解渴生津的醪糟便应运而生。醪糟之所以有名,是由于它使用的霍泉水和此水灌溉生长的糯米,还因为有独特的灶具与奇特的酿制方法。烹制醪糟,需先制作一个特别的风匣炉,状如打铁炉,炉口直径26厘米左右。通炉膛前方,焊接一节长约33厘米、前细后粗直径3.3厘米的铁皮烟管,另外还需一个大的黄铜瓢。用独特的原料和灶具烹制的洪洞醪糟,色纯味正,清香悠长。经过百余年的发展,醪糟已有藕粉醪糟、清汤醪糟、蛋花醪糟、桂圆醪糟、三仙醪糟等十余个品种,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大众化羹汤。

大同风味小吃

莜面栲栳栳:用莜麦面蒸制而成,配之羊肉臊子,加上各种佐料,在西街和九龙街上的九龙饭店、云中饭店、水饺锅贴馆等都会使您一饱口福。

应州牛腰:雁门关外的应县城内,不仅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应州木塔,而且还有一种名叫牛腰的传统食品,颇负盛名。应县在唐五代以后一度成为北方的经济、军事重镇,辽金时期属西京道,经济十分繁荣。后几经战乱,逐年荒凉凋敝。但到清代中期,这里经济又有了起色,当时应县是北方省区佛教徒到佛教圣地五台山朝圣的必经之地,且过往游客、商人甚多。起初当地有麻花、黄糕、面饼几样食品,饭馆生意十分清淡。当时应县城内有个叫于义的饭店掌柜,因生意不景气,非常着急。一天他做面饼时,由于心不在焉,不慎把半碗糖稀碰翻在面案上,他急中生智,忙把白面和糖稀和起来做成面团,但和起来无法蒸、也不好烤,他便试着捏成小饼放入炸麻花的油锅里炸制,捞出一吃,味道甜润,越嚼越香,而且颜色很像煮熟的牛腰。于是他试着又做成牛腰形状,端给客人们品尝,立刻受到人们的好评。从此于义就专门做起了这种食品,他的饭铺也就因此兴旺起来,其技艺也代代相传至今。

代州面麻片:历史悠久,以片薄、质脆、香甜可口著称,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。代州城有名的商号“聚星瑞”、“兴盛斋”、“富成斋”、“天兴昌”、“巨盛斋”、“福盛魁”等主营面麻片,享誉山西。

1、四川

清明节插杨柳是全国各省份差不多的习俗,而四川地区独特之处在于,除了将杨柳枝挂在门口、坟前,爱美的四川妇女还会在清明节这天将柳条戴在头上,叫做柳叶符。

由于四川产竹,竹子在清明节期间也扮演了重要角色。清明这天,家家户户会请道长画上纸符,挂在竹子上,然后挂到坟头,作为清明上坟的一个必要仪式和步骤,是为“挂青”。

火神门祭火神,这也是四川地区比较独特的习俗之一。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,人们把家里的火都灭了。人们在清明当天专门去火神门祭拜火神,回来以后再重新生火。

2、湖南

长沙将扫墓称为“挂山”,有“前三后七”之称,即清明节的前三天后七天为扫墓期。扫墓祭祀有先后顺序,一般都要先将墓地清理干净,拔除墓地杂草,插上“挂山条子”在墓前拜祭,最好是下午3点前完成扫墓祭拜。

长沙府清明插柳,称为“记年华”。“插柳”的习俗始于唐代,本意是为驱疫避邪,后来又有了装饰的意思。传统习俗看来,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。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,将自己的疾病写在风筝上,放飞风筝,象征着带走秽气。

3、广东

传统的广州人向来重视清明扫墓,有在正清当日“行清”的习俗。“行清”与踏青不同,踏青是郊游,“行清”则是一族人一起约定那一天齐齐去扫墓。

按照旧的习俗,扫墓时,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,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,再将纸钱焚化,为坟墓培上新土,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,然后叩头行礼祭拜,最后吃掉酒食回家。

广州人祭祀完了后,分了猪肉,并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,家人会将猪肉带回家后,配上清明时节的菜蔬“清明荞菜”去炒着吃,还有不嫌麻烦的人家另外用这个“清明荞菜”配一些鸡蛋丝烧肉丝炸一些春卷吃,吃完了这些菜肉,这一年的“行清”任务才算完成。